查看原文
其他

当教师为人父母后

2015-01-18 田冰冰 新校长传媒

作为老师,我们习惯“为孩子好”,尽管孩子可能不喜欢;作为家长,我们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,尽管有时候并非如此。教师和家长,当两种身份集于一身,观察、对待孩子的视角会有什么不一样呢?

文/田冰冰(重庆市巴蜀小学校)

我从来都以为自己是天生适合做教育的人。出身在教师世家,对教育事业有着世袭的忠诚,当我走上工作岗位后,更是带着义不容辞的教育使命去传道授业解惑,把自己整个儿献给了学生,献给了教育。

从刚参加工作时饱含正义地苛责和惩罚,到逐步成长、成熟,教育的手法也渐渐温情,我接纳了教育前辈的传统,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去改变教学方法,试图以更科学的角色陪伴学生的成长。

我从来没有觉得,我和我们这一代教育人,传承的、改革的、正在行走的道路有什么明显的问题。我始终坚信,一切为了孩子着想,这份公心就确定了每位教育者的立场都是值得赞扬和尊重的。

直到,我的女儿降生到这个世界上。

我蓦然发现,当家长和当老师的角色完全不相同。哦!孩子,每个家长心目中完美的天使啊,在家长的眼中和在老师的眼中是那么不同。

当我成为家长的时候,我才察觉:为人师者的我,所有“为孩子好”的念头,有时只是一厢情愿!不同家庭环境的家长,事实上早已对自己的孩子有初步的培养观,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殷切等待着小朋友去拼死拼活地争抢第一。我也盼望着让我的女儿能有一个健康、快乐、轻松的学业生涯。

我才发现,不是所有家长都一门心思想要把小孩子往独木桥上推。反倒是很多教育者一任传统的观念左右,不仅没有思考过分流的渠道,反而成为把千万个家庭拉到独木桥上的主导力量。

当我成为家长的时候,我才察觉:每次应邀到校,我最期待的是看到我的孩子的表现。但学校往往善意地准备了“尖子学生挑大梁”的各类文艺汇演或学习经验介绍,以此作为“大餐”,等待着家庭去察纳雅言,汲取营养。

然而,“我的”孩子却始终置于自己的盲区,部分家长满意而来,部分家长扫兴而去。这样的“大餐”在一些家庭眼中没有任何意义。

当我成为家长的时候,我才察觉:家长其实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。我们无意识地对学生的直接指责或对比评价,那些以“为了你好”而做幌子的泄私愤式的批评,常常使学生、家长的情绪产生很大的波动,他们或羞愧、或气愤、或无奈,久久挥之不去。

过早地否定学生,会连带形成家庭对孩子的否定,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深层次的无法自愈的自卑。

当我成为家长的时候,我才察觉:那些“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孩子”真的不是托辞,各类事务缠身,确实需要无奈地完成一些紧急的公事。我开始意识到,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,无论在老师的眼中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有多差,家庭都已经尽到了所能给予的最高水准。

无论家长是何种方式带孩子,教师都应该积极沟通、引导、带动。但毫无疑问,尊重家长、尊重家长的做法和想法,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。

原来,真正的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家长有那么大的不同!这一切,需要教师为人父母之后,才能有所体察,才能蓦然顿悟。

如今,我在两种角色身份间游走,一边做自己孩子的家长,一边去感悟家长的需求。当我再次回转到教师角色时,唯有在耳边不时地提醒自己,全面关照、温和沟通、细心体察、微笑着等待那些或早或晚的蓓蕾盛开,这才是一个为人父母的教育者真诚的初心。

文章来源:人民教育

获取更多好文章,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,进入蒲公英教育智库官方网站。

(编者注:“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”,对于本公众号所推荐文章,欢迎微信直接回复您的点评和建设性意见或加新校长传媒QQ群,我们将适时推出更多优质的相关文章,以飨广大读者!)

新校长传媒QQ: 68981680(加群需注明城市、身份、姓名,目前只加教育界人士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